• 首页
  • 米乐app官方平台电话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

    逆周期布局, 中信银行的[逻辑性]增长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07:33    点击次数:142

    “韧性增长、难中求成”。

    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,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如是总结了去年该行整体发展特点。

    难,是当前行业面临的共同境况;韧性,也是近年来行业的核心关键词。方合英指出,“这个韧性是相对于发展环境而言的,即指难中求成。”

    总结来说,也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,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,以及各方面的冲击与压力下,能够扛住且保持发展的企业,都是韧性增长、难中求成的代表。

    很显然,最新发布的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,中信银行做到了。

    在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的背景下,其营收净利保持双增,净息差持续跑赢大市,非息收入连续5年正增长;

    在“控新出旧”的策略下,资产质量连续5年改善,不良率连续6年下降,达到2014以来最好水平;拨备覆盖率连续4年上升,达到2023年以来最好水平”;

    在“三驾齐驱”的战略下,零售管理规模持续增长,零售信贷结构不断改善,对公业务更是乘势再起,五大领先银行成果显著......

    如方合英所表示,“中信银行,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。”而这一切,源于一个前提,即中信银行所呈现出来的增长、发展,更有“逻辑”了。

    01

    稳营收、稳息差之逻辑

    稳定性,是中信银行2024年业绩数据的首要表现。

    结合方合英的阐释,可以看到,中信银行的“稳定性”主要包含两层意思:

    一是从时间轴上来看,其增长是持续的、稳定巩固的;

    二是从结构上看,三驾齐驱的格局更加成型,经营业绩达成双增双优双稳。

    具体来看,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,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,中信银行的净息差变动却能够连续三年跑赢大市。截至2024年,中信银行净息差为1.77%,同比降幅为1BP,而同期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降幅则为17BP。在今年上半年,中信银行的净息差和上年全年相比也同样仅下降1BP,同比变动优于同业。

    又是什么成就了中信银行的息差之“稳”?

    是前瞻性的战略定位和较强的战略定力。早在四年前,中信银行就将“稳息差”作为“四大经营主题”之首,并坚持至今;

    是量价平衡的管理策略。中信银行在负债和资产两端同时发力,通过合理的量价平衡管理,包括提升活期存款占比、获取低成本存款、存款成本管控等,为全行压降高成本负债提供空间。

    年报数据显示,2024年,中信银行通过合理管控高成本存款付息率和规模增长,负债成本持续下降,其付息负债成本率从2023年的2.2%降至2.02%,存款成本率从2023年的2.12%降至1.89%。

    当然,还有一个关键点,就是业务结构的优化,中信银行的非息净收入持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,非息占比也在持续提升。

    在利息收入和息差承受压力,许多银行寄望于非息收入的增长,以期稳住营收,并拓展多元收入及盈利增长点。但从现实来看,并不容易。但中信银行2024年非息净收入却依然同比增长了46.1亿元至669.67亿元,同比涨幅为7.39%;非息占比同比也提升了1.05个百分点至31.34%。

    同时,值得关注的是,该行非息净收入的五年复合增速达10.49%,非息占比五年累计提升了9.66个百分点。而且,其利息净收入也在逆势增长,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.4亿元至1466.79亿元,同比增长了2.19%。

    也正是各方面数据增长的“稳定性”和“持续性”,造就了中信银行营收净利的双增局面(2024年,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36.46亿元,比上年增长3.76%;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685.76亿元,比上年增长2.33%)。

    一如方合英在业绩发布会上阐释“去年的增长发展更有逻辑”的观点时所说,“利润的增长来自营收的增长,营收的增长来自净息差的稳定,净息差的稳定来自手续费收入和其他收入的驱动......”

    一切皆有因果。

    02

    控风险、稳质量之逻辑

    就像持续改善的资产质量背后,定是有着持续向好的数据作为前提、完善的风控体系作为支撑。

    这也是中信银行第二个“逻辑”。即其资产质量之所以能够连续5年持续优化,则来自于控新出旧、“五测合一”的策略导向,来自于持续夯实的风控体系,来自于安全、稳定、稳健、审慎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:不以风险下沉来换取短期的收益,也不以损害风险抵御能力来放弃利润。

    早在2016年起,中信银行就意识到全渠道风控体系建设不仅是是一项技术开发工作,而是涉及业务管理变革、系统持续运营、客户操作习惯、行内数据治理等多方面技术、业务、人文、法律类的工作。

    即如中信银行所表示,“加固内控合规体系,风险管理既要善于‘应对变量’,更要善于‘驾驭变量’,既要精于‘处置风险’,更要精于‘经营风险’,让风险管控不断减少“价值消耗”,提升‘价值创造’。”

    数据显示,2024年,中信银行不良率为1.16%,同比下降了0.02个百分点;拨备覆盖率为209.43%,同比增长了近2个百分点。虽然从增(降)幅度来看,这两组数据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动,但比较难得的是,中信银行的不良率是连续6年保持下降态势;而拨备覆盖率则是连续4年不断能提升。

    一个字:“稳”。

    对此,中信银行执行董事、副行长、风险总监胡罡在业绩发布会上也给出了他的总体判断。他指出,“2024年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三个特点,一是关键指标均正向变动,二是指标变动跑赢市场,三是整体指标的趋势向好,这是2025年资产质量的基础。”

    更为关键的是,目前中信银行全行上下已经形成了敬畏风险、审慎经营的风险文化。“我们认为经营理念和风险文化是一个银行的灵魂和价值观,它决定着银行的经营风格和风险偏好,也决定着一个银行资产质量的长期趋势。”胡罡说。

    未来,依旧向好。

    03

    三驾齐驱之逻辑

    且将更加稳健、均衡、可持续。

    正如方合英提及的第三个更具“逻辑”:财务数据的背后有业务数据的支撑,业务数据的背后有体系和战略的支撑。

    “三驾齐驱”正是业务、体系、战略的全面诠释。

    自2015年开始,中信银行就启动了第一个“三年规划”,推进“一体两翼”战略,即以对公业务为“一体”,零售业务、金融市场业务为“两翼”。

    以此为开端,在对公业务继续做大做强的同时,中信银行的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,实力快速提升。从2018年起,中信银行开启了第二个“三年规划”,即2018-2020年的三年规划,并调整了战略定位,从“一体两翼”走向“三驾齐驱”,目标是实现“公司业务要轻而强,零售业务要大而强,金融市场业务要活而强”。

    自此,中信银行进入“三驾马车”齐头并进的新阶段。

    谈到零售业务,方合英在会上表示,“该业务是中信银行、也是整个行业当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。”

    去年以来,零售业利润出现下降已是一个客观事实。“这主要是零售信贷风险成本增加导致的。”方合英讲道,“如果抛开零售信贷风险成本增加这个因素,应该说整体经营状况是亮眼的。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无论是从体量还是质量上看,还是比较好的,2024年实现了进位争先。”

    数据显示,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余额达4.69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10.6%。当然,零售规模增长的同时,在行业零售资产质量普遍承压的背景下,中信银行也未例外。“主要是受居民债务周期,房地产周期影响所致,呈现的是周期性行业性特点。”

    方合英说,“中信银行的战略、策略和管理上没有大问题,尽管相对于往年零售不良是增加的,但是资产质量仍然保持在较好的水平变化率,也是优于可同业水平。”

    据方合英介绍,针对去年年初零售信贷风险相对多发的趋势,中信银行及时对零售信贷风险进行了复盘,从风险模型迭代、渠道筛选、贷后管理等方面定位问题。同时,自去年二季度开始,还对个贷和信用卡采取了一系列风险策略优化和管控措施,去年四季度效果便已开始显现。“相信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,对个人贷款、信用卡贷款资产增长基本面会有很大的改善。”方合英强调。

    针对对公业务,中信银行副行长谷凌云在会上指出,“2025年,对公业务重点要干好三件大事:一是要坚定推进五个领先战略;二是要继续深化和完善经营管理体系;三是要大力提升场景化、生态化、数字化和国际化相关业务的比重。”

    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末,中信银行资产管理、私人银行、养老金融和出国金融等特色业务优势巩固,对公财富管理规模和客户数分别增长15.6%、19.0%;综合融资规模大14.29万亿,较上年末增长8.7%;对公和零售综合融资规模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0.2%和3.6%;交易结算金额、笔数稳居同业第二,交易融资规模同业第一;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客户11.5万户,创新落地全国首个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结算业务......“三驾齐驱是中信银行倾力打造、得之不易的阵型。”方合英总结道。

    同时,他也再度强调了零售在中信银行建设“一流银行”发展愿景中的重要性,“无零售不强,如果零售不强,‘一流’就无从谈起。”当前,中信银行也已逐渐摸索到:发展零售业务不同于公司业务,不能单纯的目标驱动考核导向,而更多的要体系驱动能力导向。“不能急于求成!”方合英指出,“现在处于周期的冲击当中,但是零售业务轻资本、弱周期风险分散的特点没有改变。”

    秉承这一思路,方合英表示,中信银行的策略依旧是将坚持零售第一战略不摇摆,坚持以财富管理为主线的新零售路线不动摇;把握逆周期政策的机会,把握逆周期中的结构性发展机会,把握分化带来的存量时代的增量机遇,咬定中长期体系能力建设做好逆周期布局。

    底气十足。

    从“越向前·越精彩”到“越向远·越笃行”,中信银行业绩发布会主题的变化,也已明显地说明了一切。



    上一篇:没有了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